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中藥材 > 清熱藥 > 馬勃

馬勃

【藥材名稱】馬勃
【拼音名稱】Ma Bo
【別名】馬糞包、馬疕、馬屁勃、馬疕苗、灰菇、馬屁包、牛屎菇、灰包菌、藥苞、人頭菌、牛屎菌、大氣菌、灰菌、雞腎菌、地煙。
【科屬】為擔子菌亞門腹菌綱馬勃目馬勃科真菌脫皮馬勃、大馬勃或紫色馬勃的干燥子實體。
【產(chǎn)地】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產(chǎn)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,平。歸肺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清熱解毒,利咽,止血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0 種中成藥使用馬勃: 菊梅利咽含片 普濟回春丸 金嗓散結(jié)膠囊 金菊利咽口含片 消腫痔瘡膠囊 芩玄解毒口服液 消腫痔瘡片 金嗓散結(jié)片 金嗓散結(jié)顆粒 花百膠囊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咽喉腫痛,咳嗽失音。本品味辛質(zhì)輕,入肺經(jīng)。既能宣散肺經(jīng)風熱,又能清泄肺經(jīng)實火,常與解毒利咽,為治療咽喉腫痛的常用藥。治療風熱及肺火所致咽喉腫痛、咳嗽失音,常與牛蒡子、玄參、板藍根同用。
2、吐血衄血,外傷出血。本品有清熱涼血。收斂止血之功,可用治血證。治火邪迫肺,血熱妄行之吐血、衄血、咳血,可單用,也可與其他涼血止血藥同用;用治外傷出血,可用本品研末外敷患處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。1.5~6g,布包煎;或入丸散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】風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7~9月,當子實體剛成熱時采收,拔起后,去凈泥沙,曬干。本品在霉雨季節(jié)生長很快,4~5日即成熟,應(yīng)注意適時收采,過早過遲均影響質(zhì)量。
【炮制工藝】除去雜質(zhì),剪成小塊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脫皮馬勃子實體含亮氨酸、酪氨酸、尿素、麥角甾醇、類脂質(zhì)、馬勃素及磷酸納等。從紫色馬勃中分得馬勃酸。同科植物埃蕈的子實體含抗壞血酸、脫氫抗壞血酸。尚分離出馬勃素的葡萄糖甙。
2、藥理作用:脫皮馬勃對口腔出血性疾患有明顯的止血效能,不亞于淀粉海綿或明膠海綿,對鼻出血亦有效。另外,體外試驗表明脫皮馬勃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、變形桿菌及肺炎雙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馬勃水浸劑在試管內(nèi)對奧杜盎小芽胞癬菌、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煎劑中含大量色素,經(jīng)用活性炭脫色后,抗菌作用大減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療凍瘡。馬勃適量。先將患處用溫水浸泡發(fā)紅,拭干,按瘡面大小敷上馬勃,包扎,約3~4天即愈。如瘡面已有潰破,可先涂磺胺噻唑軟膏,再服馬勃。(《中級醫(yī)刊》1960,2:49)
2、治療乳頭皸裂。制乳香、煨烏梅、制馬勃各15g,漢三七6g,浙貝母12g,蜈蚣3條。共研細面,備用。先用生理鹽水洗凈患處,再用消毒棉簽將藥撲于患處,每日2~3次,每次用藥面約1g。治療35例,治愈33例,顯效2例。(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80,11:78)
【食療食譜】
馬勃茶
[材料]馬勃2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1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清肺利咽,解毒,止血;抗菌。
[用途]喉痹咽喉腫痛;咳嗽失音;咳血吐血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馬勃圖片
馬勃
馬勃
馬勃
馬勃
馬勃
馬勃
馬勃
馬勃
手機藥源網(wǎng) | 醫(yī)藥網(wǎng)址 | 醫(yī)藥招商 | 網(wǎng)上藥店 | 醫(yī)藥展會 | 醫(yī)保目錄 | 藥品說明書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藥源網(wǎng)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6-201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