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金子
【藥材名稱】千金子【拼音名稱】Qian Jin Zi
【別名】千兩金、菩薩豆、續(xù)隨子、拒冬實、聯(lián)步、拒冬子、灘板救、看園老、百藥解、干金藥解、小巴豆。
【科屬】為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續(xù)隨子的成熟種子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于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河北、山西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、河南、湖南、廣西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、溫;有毒。歸肝經(jīng)、腎經(jīng)、大腸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逐水消腫,破血消癥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4 種中成藥使用千金子: 紫金錠 周氏回生丸 辟瘟片 麝香丸 癲癇寧片 時疫救急丸 八寶玉樞丸(八寶玉樞丹) 外用紫金錠 解暑片 衛(wèi)生散等。
【應用】
1、水腫,臌脹。本品能瀉下逐水,功似甘遂,其性峻猛。宜用于二便不利之水腫實證。單用有效,或配伍大黃、酒水為丸,或與檳榔、防己、桑白皮同用;
2、癥瘕、經(jīng)閉。本品有破瘀血、消癥瘕、通經(jīng)脈的作用。用治癥瘕痞塊,可配伍輕粉、青黛為末,糯米飯黏合為丸;治療經(jīng)閉,可與當歸、川芎、紅花同用。
此外,本品還有攻毒殺蟲之效,用治惡腫瘡毒、毒蛇咬傷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1~2克;去殼,去油用,多入丸散服。外用適量,搗爛敷患處。
【注意事項】中氣不足,大便溏泄及孕婦忌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、秋二季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雜質(zhì),干燥。置陰涼干燥處,防蛀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千金子:除去雜質(zhì),篩去泥沙,洗凈,撈出,曬干,用時打碎。
2、千金子霜:取凈千金子,搓去種皮,碾如泥狀,用布包嚴,置籠屜內(nèi)蒸熱,壓榨去油,如此反復操作,至藥物不再粘結(jié)成餅,碾細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種子含脂肪油40%~50%,油中含有毒性成分甾醇即環(huán)氧續(xù)隨子醇苯乙酸二乙酸酯、殷金醇棕櫚酸酯、殷金醇十四碳五-2,4,6,8,10-酸酯、續(xù)隨子醇二乙酸苯甲酸酯、續(xù)隨子醇二乙酸煙酸酯等。種子中尚有香豆精成分白瑞香素、續(xù)隨子素、馬栗樹皮甙、β-谷甾醇、n-卅一烷等。
2、藥理作用:續(xù)隨子油對胃腸有刺激性,可產(chǎn)生峻瀉,作用強度為蓖麻油的三倍,致瀉成分為千金子甾醇。千金子鮮草對急性淋巴細胞性及粒細胞型、慢性粒細胞型、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白細胞均有抑制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治療晚期血吸蟲病腹水:新鮮千金子去殼搗泥裝膠囊,視腹圍大小決定用量。腹圍較大者,每次6~9g,早晨空腹服;5天1次。藥后30分鐘有頭暈、惡心或嘔吐,繼而有腸鳴腹瀉,隨之腹水漸退,腹圍縮小。治療21例,逐水效果顯著,并能使腫大之肝、脾縮小。(《新中醫(yī)藥》1956,7(7):23)
2、治療毒蛇咬傷:千金子20~30粒,極量40粒。小兒按年齡酌減,最小量用10粒。將藥搗爛,用米泔水調(diào)服,效果顯著。(《河南中醫(yī)》1982,6:27)
3、治療風濕痹痛、跌打損傷:千金子2~3粒,去殼杵碎,放在膠布上,貼于阿是穴,每天換藥1次,2~3次為1療程。治療萬余人,效果滿意。對90例風濕痛病人追訪,有效率70%。(《中國農(nóng)村醫(yī)學》1990,4:41)
千金子圖片

千金子

千金子

千金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