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韋
【藥材名稱】石韋【拼音名稱】Shi Wei
【別名】石尾、石樜、石皮、石葦、金星草、石蘭、生扯攏、虹霓劍草、石劍、潭劍、金湯匙、石背柳。
【科屬】為水龍骨科草本植物石葦、廬山石葦、氈毛石葦、有柄石葦、北京石葦或西南石葦?shù)娜~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河南、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、云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苦,甘,微寒。歸肺,膀胱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利尿通淋,清肺止咳,涼血止血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39 種中成藥使用石韋: 前列通瘀膠囊 芪鹿益腎片 復方金錢草顆粒 排石顆粒 腎炎四味片 復方石韋片 結石通片 五淋丸 結石通茶(玉石茶) 蕩石片等。
【應用】
1、淋證。本品藥性寒涼,清利膀胱濕熱而通淋,兼可止血,尤宜于血淋。用于血淋,常與當歸、芍藥、蒲黃等同用;用于熱淋,常以本品與滑石同用;用于石淋,可與滑石為末,米湯送服或蜜沖服。
2、肺熱咳嗽。石韋入肺經(jīng),清肺熱,止咳喘。用于肺熱咳嗽,咳喘氣急,常與魚腥草、黃芩、蘆根等同用。
3、血熱出血。石韋既止血又涼血,對血熱妄行之吐血、衄血、尿血、崩漏尤為適宜,可單用或與側柏葉、梔子、丹參等同用。
【配伍效用】
1、石葦配伍生蒲黃:石葦清熱通淋而涼血止血;生蒲黃活血散淤,且能止血利尿。二者伍用,有利尿通淋、散淤止血之功效,用于治療血淋、小便澀痛等。
2、石葦配伍小薊、白茅根:石葦清熱通淋,兼能止血;小薊、白茅根涼血止血,兼能利尿。三藥伍用,有利尿止血的功效,用于治療熱結膀胱、灼傷血絡之血淋或尿血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5~10g;或入散劑。
【注意事項】陰虛及無濕熱者忌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春、夏、秋均可采收,除去根莖及須根,曬干。
【炮制工藝】揀凈雜質(zhì),洗去泥沙,刷凈茸毛,切段曬干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石葦、有柄石葦、廬山石葦?shù)娜菥S酮類。石葦全草尚含皂甙、蒽醌類、鞣質(zhì)等;石葦葉分離得結晶成分β-谷甾醇、山奈酚、槲皮素、異槲皮甙、三葉豆甙、綠原酸和蔗糖。有柄石葦全草尚含酚性物質(zhì)、樹脂、皂甙。廬山石葦全草尚含果糖、葡萄糖、蔗糖、有機酸和酚性化合物。此外,尚分離出結晶成分延胡索酸、咖啡酸和異芒果甙等。
2、藥理作用:
(1)鎮(zhèn)咳、祛痰、平喘作用:廬山石葦?shù)亩喾N提取物口服,對二氧化硫引咳法引咳的小鼠均有明顯的鎮(zhèn)咳作用,但不及可待因;口服或腹腔注射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(酚紅法);但各種提取物均無明顯平喘作用。動物實驗表明,廬山石葦對大鼠慢性氣管炎有治療作用。有柄石葦濃縮提取物給小鼠口服,亦有明顯的鎮(zhèn)咳作用(氨水噴霧引咳法)。
(2)其他作用:體外實驗表明,石葦對痢疾桿菌、尤其是福氏桿菌以及腸傷寒桿菌、副傷寒甲、乙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活性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變形桿菌、大腸桿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石葦煎劑尚有一定的利尿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治療支氣管哮喘:石葦全草,4~9歲15g,10~15歲30g,16歲以上45g,每30g加水1000ml,煎成300ml,加冰糖30g,分3次服,4小時服藥1次,3天為1療程。治療11例,痊愈7例,喘息癥狀減輕者2例,無改變者2例。停藥后復發(fā)者,再用同法治療仍有效?!病渡虾V嗅t(yī)藥雜志》1965;(2):18〕
2、治療水腫:石葦、土茯苓各40g,蒲公英30g,地丁、通草各20g,生蒲黃、五靈脂(炒)各15g,甘草10g。加水800ml,煎至300ml,早晚各服150ml。忌鹽。治療50例,痊愈44例,好轉6例,全部有效?!病都种嗅t(yī)藥》1992;(2):15〕
3、治療尿路結石:石葦、滑石各15g,冬葵子、車前子各12g,潼木通、粉萆薢、牛膝梢各9g,甘草梢、澤瀉各5g,金錢草30g。水煎服。服藥4劑即有結石排出,繼服7劑癥狀改善,再用原方加減,服4劑后癥狀消失,基本治愈?!病墩憬嗅t(yī)雜志》1965;8(1):21〕
4、治療術后汗出:石葦20~30g,黃芪30~40g。濃煎取汁100~150ml,日1劑,分2次服。治療35例,服藥1劑汗止者3例,服2劑汗止者8例,服3劑汗止者14例,服6劑汗止者6例,外傷4例,服藥6劑汗出亦明顯減少,35例全部有效?!病逗现嗅t(yī)雜志》1991;7(3):39〕
5、治療過敏性皮炎:鮮石葦葉250g,洗凈,加水1500ml,煎至1000ml,熱洗患處,每次15分鐘,每日3次,用于接觸花木雜草所引起的過敏性皮炎,一般2~4天可愈。〔《江蘇中醫(yī)雜志》1966;(1):封底〕
【茶療食譜】
1、石韋茶
[材料]石韋5g、綠茶38g、冰糖10g。
[做法]用200ml開水沖泡5~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利水通淋,清肺泄熱;鎮(zhèn)咳,祛痰,平喘。
[用途]淋痛、尿血、尿路結石;腎炎;崩漏;痢疾;癰疽;肺熱咳嗽;膀胱癌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2、石歸茶
[材料]石韋5g、當歸3g、蒲黃3g、芍藥3g、花茶3g。
[做法]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清熱通淋。
[用途]血淋;膀胱癌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千金方》。
3、二石茶
[材料]石韋5g、滑石3g、花茶3g。
[做法]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清利濕熱,化石止痛。
[用途]石淋;尿路結石、腹痛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古今錄驗》。
石韋圖片

石韋原植物

石韋原植物

石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