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茯苓
【藥材名稱】土茯苓【拼音名稱】Tu Fu Ling
【別名】禹余糧、白余糧、草禹余糧、刺豬苓、過山龍、硬飯、仙遺糧、冷飯團(tuán)、山豬糞、山地栗、過岡尤、山牛、冷飯頭、山歸來、久老薯、毛尾薯、地胡苓、狗老薯、飯團(tuán)根、硬飯頭薯、土苓、山遺糧、狗朗頭、尖光頭、山硬硬、奇良、白葜、連飯、紅土苓。
【科屬】為雙子葉植物藥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。
【產(chǎn)地】安徽、江蘇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貴州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甘、淡,平。歸肝、胃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解毒,除濕,通利關(guān)節(jié)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92 種中成藥使用土茯苓: 銀屑靈 腎復(fù)康膠囊 痛風(fēng)定膠囊 風(fēng)濕圣藥膠囊 乙肝解毒膠囊 濕毒清膠囊 黃蒲潔膚洗劑 潔陰止癢洗液 金松止癢洗液 苦柏止癢洗液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楊梅毒瘡,肢體拘攣。本品甘淡,解毒利濕,通利關(guān)節(jié),解汞毒,對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劑中毒而致肢體拘攣、筋骨疼痛療效尤佳,為治療梅毒要藥??蓡斡帽酒匪宸蚺c金銀花、白鮮皮、威靈仙、甘草同用;治療汞中毒而致肢體攣縮,常與薏苡仁、防風(fēng)、木瓜同用。
2、淋濁帶下,濕疹瘙癢。治療熱淋,常與木通、萹蓄、蒲公英、車前子同用;治療陰癢帶下,可用單品水煎服;治療濕熱皮膚瘙癢,常與地膚子、赤芍、生地等配伍使用。
3、癰腫瘡毒。治療癰瘡紅腫潰爛,常以本品研末,醋調(diào)外敷,亦可于蒼術(shù)、黃柏、苦參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15~60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(xiàng)】肝腎陰虧者慎服。服時忌茶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末冬初采挖,除去蘆頭及須根,洗凈泥沙,曬干,或趁鮮切成薄片,曬干為土茯苓片。
【炮制工藝】用水浸漂,夏季每日換水1次,春、秋每2日換水1次,冬季可3日換水1次,防止發(fā)臭,以泡透為度,撈出切片,及時干燥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本品含落新婦苷、異黃杞苷、胡蘿卜苷、3,5,4`-三羥甲基芪、麥兒茶精L,琥珀酸、β-谷甾醇等皂苷、鞣質(zhì)、黃酮、樹脂類等,還含有揮發(fā)油、多糖、淀粉等。
2、藥理作用:本品所含落新婦苷有明顯的利尿、鎮(zhèn)痛作用;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綠膿桿菌、傷寒桿菌、福氏痢疾桿菌、白喉?xiàng)U菌和炭疽桿菌均有抑制作用;對大鼠肝癌及移植性腫瘤有一定抑制作用;經(jīng)動物實(shí)驗(yàn)推斷,本品可影響T淋巴細(xì)胞釋放淋巴因子的炎癥過程而選擇性地抑制細(xì)胞免疫反應(yīng);此外,尚能緩解汞中毒;明顯拮抗棉酚毒性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療頭痛。土茯苓30~60g,最大劑量120g.再根據(jù)不同證型加用相應(yīng)藥物.治療頑固性頭痛45例,顯效17例,好轉(zhuǎn)27例,總有效率97.8%.用藥時間最短7天,最長3個月。(《河北中醫(yī)》1988,10(6):4)
2、治療急性菌痢。土茯苓(鮮)、車前草(鮮)各90g,穿心蓮30g.加水1500ml,煎至1000ml.每服40ml,每日3~4次.治療67例,全部治愈.平均治愈天數(shù)為3.8天。(《新醫(yī)學(xué)》1972,7:14)
3、治療鉤端螺旋體病。土茯苓60g,甘草9g,每日1劑,2次煎服.病重體質(zhì)較好者,土茯苓可加至150g,酌加黃芩、防己、茵陳、澤瀉.治療80例,一般服用2~3劑,重者4~5劑痊愈.(《全國中草藥新醫(yī)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》1971,91)
4、治療銀屑病。土茯苓60g,研粗末包煎,每日1劑,2次分服,15劑為1療程.一般用藥2個療程,皮疹減少,鱗屑變?。?~4個療程皮疹開始消退.治療50例,痊愈25例,顯效14例,有效7例,無效4例,總有效率92%。(《黑龍江中醫(yī)藥》1988,3:24)
5、治療丹毒土茯苓、野菊花各30g,冷水浸泡片刻,水煎分2次服,每日1劑.治療15例,服藥3~6劑全部治愈。(《江蘇中醫(yī)雜志》1980,3:41)
【食療食譜】
1、綠豆土茯苓糖水
[材料]綠豆50克,紅糖適量。藥物:土茯苓50克。
[做法]綠豆洗凈,土茯苓洗凈,加水6碗煲至豆稔,加紅糖,再煮片刻湯成,可飲食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本食療方功能祛濕熱,解毒涼血。適合瘡瘍濕熱蘊(yùn)結(jié)證患者服用。
2、三米土茯苓湯
[材料]柴魚、白茅根、茶樹菇、洋薏米、生薏米、熟薏米、芡實(shí)、蜜棗、桂圓肉、土茯苓、知母肉,加入瘦肉、排骨或雞
[做法]將材料放入12碗滾水中,煲約1個半小時便可飲用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薏米、土茯苓等材料,有助舒通血脈、降膽固醇、解毒消腫、祛濕通絡(luò)。適合家中老人家飲用的一款溫和湯水。
3、土茯苓粥
[原料]土茯苓10-30克,生米仁50克,粳米50克。
[用法]先用粳米、生米仁煮粥,再加入土茯苓(碾粉)混煮沸食用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土茯苓可增加血尿酸的排泄,適用于痛風(fēng)的防治。
4、土茯苓茶
[材料]土茯苓5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解毒,除濕,利關(guān)節(jié)。
[用途]惡瘡癰腫;淋濁;梅毒;筋骨攣痛;瘰疬。
[來源]來源于《本草綱目》。
5、土苓芎茶
[材料]土茯苓5g、川芎3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200ml開水沖泡10分鐘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解毒除濕,祛風(fēng)止痛。
[用途]熱毒所致頭痛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6、土苓茅根茶
[材料]土茯苓3g、白茅根3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清熱解毒,除濕通絡(luò)。
[用途]慢性腎炎蛋白尿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土茯苓圖片

土茯苓

土茯苓

土茯苓

土茯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