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不留行
【藥材名稱】王不留行【拼音名稱】Wang Bu Liu Xing
【別名】王不留,留行子,禁宮花,剪金花,金盞銀臺。奶米、大麥牛、不母留、王母牛。
【科屬】為石竹科植物麥藍菜的成熟種子。
【產地】全國各地均產,主產于江蘇、河北、山東、遼寧、黑龍江等地,以產于河北邢臺者質優(yōu)。多為野生,亦有栽培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】苦,平。歸肝、胃經。
【功效】活血通經,下乳消癰,利尿通淋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56 種中成藥使用王不留行: 前列回春膠囊 乳塊消膠囊 參芪益母顆粒 坤元通乳口服液 通絡下乳口服液 益母康顆粒 增乳膏 更年寧 母乳多顆粒 腎石通顆粒等。
【應用】
1、血瘀經閉、痛經、難產。本品善于通利血脈,活血通經,走而不守,用于經行不暢、痛經及經閉,常配當歸、川芎、香附、紅花等藥用。治婦人難產,或胎死腹中,可配酸漿草、五靈脂、劉寄奴等藥同用,如勝金散(《普濟方》)。
2、產后乳汁不下,乳癰腫痛。本品歸肝、胃經,走血分,苦泄宣通,行而不留,能行血脈,通乳汁,為治療產后乳汁不下常用之品,常與穿山甲等同用,如涌泉散(《衛(wèi)生寶鑒》);若與黃芪、當歸或當歸、豬蹄同用若治產后氣血虧虛,乳汁稀少。取本品活血消癰、消腫止痛之功,亦常用治乳癰腫痛,可配蒲公英、夏枯草、瓜蔞等,如《本草匯言》治乳癰初起方。
3、熱淋、血淋、石淋。本品性善下行,能活血利尿通淋,善治多種淋證,常與石韋、瞿麥、冬葵子等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—10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】孕婦慎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季果實成熟、果皮尚未開裂時采割植株,曬干,打下種子,除去雜質,曬干生用或炒用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王不留行:王不留行除去雜質備用。
2、炒王不留行:即取凈王不留行,置炒制容器內,用中火加熱,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,取出晾涼。
【貯藏儲存】炮制后貯干燥容器內,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含有王不留行皂苷A、B、C、D四種;又含黃酮苷,如王不留行黃酮苷、異肥皂草苷;另含植物酸鈣鎂、磷脂、豆甾醇等。
2、藥理作用:水煎劑對小鼠有抗著床、抗早孕作用,對子宮有興奮作用,并能促進乳汁分泌。王不留行的水提液和乙醚萃取液具有抗腫瘤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用王不留行15g,穿山甲25g治療缺乳癥,輔以清燉豬蹄,每晚臨睡前吃肉喝湯。血虛者,加服四物湯。治療5例無乳癥,均獲不同程度的下乳效果。(《赤腳醫(yī)生雜志》1975,(8):26)
2、以蒲公英50g,王不留行25g,水煎服,共治28例急性乳腺炎患者。結果皆服1劑明顯好轉,2-3劑痊愈,無1例化膿。(《江西中醫(yī)藥》1986,(2):46)
3、用二子化瘀排石湯(王不留行、急性子、川牛膝、生雞內金等)治療泌尿系結石95例,治愈65例,有效19例,無效11例,總有效率88.4%(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86,27(11):36)
【茶療食譜】
1、王不留行燉豬蹄
[材料]王不留行30克,茜草15克,紅牛膝15克,豬蹄250克。
[做法]上述藥物與豬蹄共燉至豬蹄爛熟,服湯食肉,一日2次,五料為一療程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本食療方功善活血化瘀,適用于血瘀型月經不調,癥見色暗多血塊錯后量少。
2、王不留行芪肝湯
[材料]王不留行10克,黃芪50克,豬肝500克,精鹽少許,蔥、姜、黃酒各適量。
[做法]將豬肝去筋后洗凈切片,加入少許菱粉、黃酒、細鹽拌勻;起油鍋,油燒至五成熱時,放入豬肝煸炒3分鐘,瀝干油;將將王不留行與黃芪裝入紗布藥袋中,袋口扎緊,然后置入另一鍋中,加水煎煮20分鐘,倒入煸炒過的豬肝,用文火燉20分鐘,加入鹽與蔥花、味精等調味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益氣、養(yǎng)血、通乳,適用于產后因氣血虛,乳汁少,氣短自汗,乏力怠惰癥。
王不留行圖片

王不留行

王不留行原植物

王不留行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