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金
【藥材名稱】郁金【拼音名稱】Yu Jin
【別名】玉金,玉京、馬蒁、黃郁、
【科屬】為姜科植物溫郁金、姜黃、廣西莪術(shù)或蓬莪術(shù)的塊根。
【產(chǎn)地】溫郁金主產(chǎn)于浙江,以溫州地區(qū)最有名,為道地藥材;黃郁金(植物郁金)及綠絲郁金(蓬莪術(shù))主產(chǎn)于四川;廣西莪術(shù)主產(chǎn)于廣西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、苦,寒。歸肝、膽、心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活血止痛,行氣解郁,清心涼血,利膽退黃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294 種中成藥使用郁金: 按摩乳 茵蓮清肝合劑 牛黃消炎靈膠囊 牛黃清熱散 利腦心膠囊 牛黃降壓丸 平消膠囊 小兒雙金清熱口服液 芩黃喉癥膠囊 路路通益母膏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氣滯血瘀之胸、脅、腹痛。本品味辛能行能散,既能活血,又能行氣,故治氣血瘀滯之痛證。常與木香配伍,氣郁倍木香,血瘀倍郁金,如顛倒木金散(《醫(yī)宗金鑒》);若治肝郁氣滯之胸脅刺痛,可配柴胡、白芍、香附等藥用。若治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,可配瓜蔞、薤白、丹參等藥用;若治肝郁有熱、氣滯血瘀之痛經(jīng)、乳房作脹,常配柴胡、梔子、當(dāng)歸、川芎等藥,如宣郁通經(jīng)湯(《傅青主女科》);若治癥瘕痞塊,可配鱉甲、莪術(shù)、丹參、青皮等。
2、熱病神昏,癲癇痰閉。郁金辛散苦泄,能解郁開竅,且性寒入心經(jīng),能清心熱,故可用于痰濁蒙蔽心竅、熱陷心包之神昏,可配伍石菖蒲、梔子,如菖蒲郁金湯(《溫病全書》);治癲癇痰閉之證,可配伍白礬以化痰開竅,如白金丸(《攝生眾妙方》)。
3、吐血、衄血、倒經(jīng)、尿血、血淋。郁金性寒清熱,味苦能降泄,入肝經(jīng)血分而能涼血降氣止血,用于氣火上逆之吐血、衄血、倒經(jīng),可配生地、丹皮、梔子等以清熱涼血,解郁降火,如生地黃湯(《醫(yī)學(xué)心悟》);用于熱結(jié)下焦,傷及血絡(luò)之尿血、血淋,可與生地、小薊等藥同用,如郁金散(《普濟方》)。
4、肝膽濕熱黃疸、膽石癥。郁金性寒入肝膽經(jīng),能清利肝膽濕熱,可治濕熱黃疸,配茵陳蒿、梔子;配伍金錢草可治膽石癥。
【配伍效用】
1、郁金配伍丹皮、梔子:郁金活血涼血;丹皮清熱涼血活血;梔子清熱涼血。三藥合用,共奏清熱、涼血、活血之功效,用于治療血熱淤滯之出血之癥。
2、郁金配伍香附、柴胡、白芍:郁金行氣解郁、活血止痛;香附疏肝理氣、調(diào)經(jīng)止痛;柴胡疏肝解郁;白芍柔肝而緩急止痛。柴胡與郁金、香附相伍,其疏肝解郁之功更顯著;白芍與郁金、香附同用,其止痛之效更強。四藥伍用,共奏疏肝解郁、行氣活血、緩急止痛之功效,用于治療肝郁氣滯之胸脅脹痛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,或經(jīng)行腹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12g;研末服,2~5g。
【注意事項】畏丁香。陰虛失血及無氣滯血瘀者忌服,孕婦慎服。
【鑒別用藥】
1、香附與郁金均能疏肝解郁,可用于肝氣郁結(jié)之證。然香附藥性偏溫,專入氣分,善疏肝行氣,調(diào)經(jīng)止痛,長于治療肝郁氣滯之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而郁金藥性偏寒,既入血分,又入氣分,善活血止痛,行氣解郁,長于治療肝郁氣滯血瘀之痛證。
2、郁金、姜黃為同一植物的不同藥用部位,均能活血散瘀、行氣止痛,用于氣滯血瘀之證。但姜黃藥用其根莖,辛溫行散,祛瘀力強,以治寒凝氣滯血瘀之證為好,且可祛風(fēng)通痹而用于風(fēng)濕痹痛。郁金藥用塊根,苦寒降泄,行氣力強,且涼血,以治血熱瘀滯之證為宜,又能利膽退黃,清心解郁而用于濕熱黃疸、熱病神昏等證。
【采收加工】冬、春采挖,摘取塊根,除去須根,洗凈泥土,入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,取出,曬干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郁金片(粉):洗凈,潤透,切薄片,干燥;或洗凈,干燥,打碎。
2、醋制:
(1)醋炒:取郁金片加米醋拌勻,燜透,置鍋內(nèi)用文火加熱炒干,取出,放涼。每郁金片100kg,用米醋10kg。
(2)醋蒸:取原藥去凈雜質(zhì),加醋10%及水適量,浸吸約2天,常翻拌,吸透后,入甑內(nèi)用武火蒸約2-3小時,取出切成厚約2mm順片,曬干。
(3)醋煮:取凈郁金,用水浸泡4成透,撈出,移入鍋內(nèi),加醋、水同煮至水盡,取出,晾至半干時,切斜片,曬干。每郁金500g,用醋120g。
(4)醋、面湯煮:取郁金用醋和面湯共煮,至6~7成透時,出鍋,燜透,切片,曬干。每郁金100kg,用醋1.2kg。
3、酒制:取郁金片與黃酒拌勻,置鍋內(nèi)用文火炒至微干,取出晾干。每郁金片500g,用黃酒60g。
4、炒制:取凈郁金片,置鍋內(nèi)用文火加熱,炒至深黃色。
5、蒸制:取原藥材,揀去雜質(zhì),清水洗凈,浸泡2~3小時,撈起,切潤4~5小時,置鍋中隔水蒸至透心,創(chuàng)成薄片,曬干即得。
6、礬制:取郁金加明礬水,用微火炒干,至呈老黃色為度。每郁金16kg,用明礬2kg,水適量。
7、礬、醋制:
(1)取郁金與米醋,倒入熱米湯中,加白礬攪勻,放24小時后,再煮2小時,至米湯干,曬至7~8成干。潤2天,切1~1.5cm厚的片,曬干。每郁金10kg,用米醋1kg,白礬30g,米湯適量(《江西》)。
(2)取原藥材,加水、醋及白礬煮至水近干時,放冷,燜1~2天,稍晾,再燜,反復(fù)10余天,切片曬干。每郁金10kg,用米醋620g,白礬150~300g,水適量。
【貯藏儲存】置干燥處,防蛀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含揮發(fā)油,其中有莰烯、樟腦、姜黃烯;亦含姜黃素、脫甲氧基姜黃素、雙脫甲氧基姜黃素、姜黃酮和芳基姜黃酮。尚含有淀粉、脂肪油、橡膠、黃色染料、葛縷酮及水芹烯。
2、藥理作用:
(1)對血脂的作用:郁金水煎劑給因膽甾醇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家兔口服10g/天,100天后血清膽固醇未降,反較對照組為高,磷脂升高較明顯,β-脂蛋白、三酸甘油酯稍有上升,但與對照組無差異。郁金粉按134mg/100g給予實驗性動脈硬化的大白鼠,血清膽固醇及C/P值均有輕度上升,但能減輕家兔或大鼠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(nèi)膜斑塊的形成及脂質(zhì)沉積。但也有報告指出,同屬植物Curcumaamada的乙醚提取物給患有高膽固醇血癥的兔口服,在三周內(nèi)使血膽固醇由266mg%降至36mg%,C/P值也相應(yīng)下降,主動脈重量明顯減輕,動物體重增加。
(2)抗真菌作用:水浸劑(1:3),在試管內(nèi)對堇色毛癬菌、同心性毛癬菌、石膏樣毛癬菌、許蘭黃癬菌、奧杜盎小芽胞癬菌、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療過早搏動:川郁金粉,開始每次5~10g,日服3次。如無不適反應(yīng)可加至10~15g,每日3次,3個月為1療程。治療52例,基本治愈14例,顯效11例,好轉(zhuǎn)9例,無效18例。〔《北京中醫(yī)》1984;(3):18〕
2、治療癲癇:郁金15g,廣木香15g,蚤休9g,香附9g,辰砂1.5g。共研細末,分成10包,成人每日服1包,兒童減半,3個月為1療程。治療40例,顯效28例,有效6例,無效6例?!病栋不罩嗅t(yī)學(xué)院學(xué)報》1982;(2):10〕
3、治療自汗癥:廣郁金30g,五倍子9g,共研細末。每次用10~15g,用蜂蜜調(diào)成藥餅兩塊(以不流動為度),分貼兩乳上,用紗布固定,每日換藥1次。治療41例,一般用藥3~5天即能見效。〔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83;(11):52〕
4、治療傳染性肝炎:郁金粉,每次5g,日服3次。治療33例(急性22例,慢性11例),自覺癥狀消失者21例,減輕11例,無效1例。有明顯體征的26例中,完全消失者14例,減輕者9例,無改變者3例。用藥時間最短者6天,最長者52天,平均31天。〔《江西中醫(yī)藥》1960;(12):21〕
5、治療急性乳腺炎:郁金9g,紅棗3枚(溫水浸泡去核),冰片3g,共搗成泥狀,左側(cè)乳癰塞右側(cè)鼻孔,右側(cè)乳癰塞左側(cè)鼻孔,每天1次,每次用1/4量。治療乳癰初起未化膿者70例,一般用藥2次即愈。有效率達96%?!病督K中醫(yī)雜志》1982;(3):15〕
6、治療化膿性中耳炎:郁金一枚,蘸麻油少許放在缸片上磨取濃汁,再加少許冰片調(diào)勻。先用藥棉拭凈耳內(nèi)膿液,再用此藥油滴耳,每日3次。一般1枚即愈?!病吨嗅t(yī)雜志》1965;(10):46〕
【茶療食譜】
1、郁金茶
[材料]郁金10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致味淡。
[功效]行氣解郁,涼血破瘀。
[用途]胸腹脅肋諸痛;熱病癲狂、神昏;吐血、衄血、尿血;婦女倒經(jīng);黃疸;急性乙型肝炎;膽囊炎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2、郁芩茶
[材料]郁金5g、黃芩3g、赤芍3g、枳殼3g、生地3g、花茶3g。
[做法]用上藥的煎煮液400泡茶飲用。
[功效]清熱除溫,疏肝解郁,祛瘀。
[用途]濕熱郁結(jié)脅痛、口苦、煩渴;小便赤灼疼痛;肺癌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圣惠方》。
3、郁金木香茶
[材料]郁金5g、木香3g、莪術(shù)3g、丹皮3g、花茶3g。
[做法]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理氣解郁。
[用途]婦女情志所傷脅肋脹滿、月經(jīng)不調(diào);肝癌;胃癌;食道癌。
[來源]來源于《女科方要》。
4、郁金歸茶
[材料]郁金5g、當(dāng)歸3g、紅茶3g。
[做法]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,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養(yǎng)血疏肝。
[用途]婦女產(chǎn)后血氣上沖心痛、心悸、乏力、面無血色。
[來源]來源于《袖珍方》。
5、丹參郁金蜜飲
[材料]丹參150克,郁金125克,茵陳50克,黃酒20克,蜂蜜適量。
[做法]將丹參、郁金和茵陳加入水及黃酒共同煎煮,濾取藥液,加入蜂蜜攪拌均勻,待涼后放入冰箱保存即可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丹參性微寒味苦,能清熱活血。郁金性寒味苦,既能行氣,又能活血,有利膽排石的功效。茵陳性微寒味苦,能清熱利濕,可增加膽汁的分泌,有疏肝利膽的作用。本膳適合于慢性膽囊炎以脅肋脹痛表現(xiàn)為主者,每次服用10克,每天2次。
6、郁金丹參海藻糖漿
[材料]郁金90克,丹參、海藻各150克。
[做法]上三味加水1000毫升,煎煮濃縮至300毫升,加紅糖適量,置涼處。
[功效]活血化瘀,理氣消堅。
[用途]每日2次,每次15毫升。用于氣滯血瘀型痞癥。
郁金圖片

郁金原植物

郁金圖

郁金片

郁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