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中藥材 > 解表藥 > 紫蘇

紫蘇

【藥材名稱】紫蘇
【拼音名稱】Zi Su
【別名】名蘇、白蘇、桂荏(《爾雅》)、荏子、赤蘇、紅蘇、香蘇、黑蘇、白紫蘇、青蘇、野蘇、蘇麻、蘇草、唐紫蘇、皺葉蘇、雞蘇、臭蘇、大紫蘇、假紫蘇、水升麻、野藿麻、聾耳麻、孜珠、興帕夏噶(藏語)
【科屬】唇形科紫蘇屬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東南亞、臺灣、中國江西、湖南等中南部地區(qū)、喜馬拉雅地區(qū),日本、緬甸、朝鮮半島、印度、尼泊爾也引進此種,而北美洲也有生長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,溫。歸肺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行氣寬中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311 種中成藥使用紫蘇: 胃腸復元膏 藿香正氣顆粒 午時茶顆粒 參蘇丸 恒制咳喘膠囊 兒感清口服液 小兒止嗽金丸 解表清肺丸 解肌寧嗽片 解肌寧嗽丸等。
【應用】
1、風寒感冒。本品辛散性溫,發(fā)汗解表散寒之力較為緩和,輕證可以單用,重證須與其他發(fā)散風寒藥合用。因其外能解表散寒,內(nèi)能行氣寬中,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,故風寒表證兼氣滯,胸脘滿悶、惡心嘔吐,或咳喘痰多者,較為適宜。治療前者,常配伍香附、陳皮等藥,如香蘇散。治療后者,每與杏仁、桔梗等藥同用,如杏蘇散。
2、脾胃氣滯,胸悶嘔吐。本品味辛能行,能行氣以寛中除脹,和胃止嘔,兼有理氣安胎之功,可用治中焦氣機郁滯之胸脘脹滿,惡心嘔吐。偏寒者,常與砂仁、丁香等溫中止嘔藥同用;偏熱者,常與黃連、蘆根等清胃止嘔藥同用。若胎氣上逆,胸悶嘔吐,胎動不安者,常與砂仁、陳皮等理氣安胎藥配伍。用治七情郁結,痰凝氣滯之梅核氣證,常與半夏、厚樸、茯苓等同用,如半夏厚樸湯。
此外,紫蘇能解魚蟹毒,對于進食魚蟹中毒而致腹痛吐瀉者,能和中解毒。可單用本品煎湯服,或配伍生姜、陳皮、藿香等藥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9g,不宜久煎。
【采收加工】夏秋采莖,大暑前后采葉。陰干,生用。夏秋季開花前分次采摘,除去雜質(zhì),曬干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本品含揮發(fā)油,其中主要為紫蘇醛、左旋檸檬烯以及少量α—蒎烯。
2、藥理作用:蘇葉煎劑有緩和的解熱作用;有促進消化液分泌,增進胃腸蠕動的作用;能減少支氣管分泌,緩解支氣管痙攣。本品水煎劑對大腸桿菌、痢疾桿菌、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。紫蘇能縮短血凝時間、血漿復鈣時間和凝血活酶時間,紫蘇油可以使血糖上升。
【臨床研究】
1、以蘇前蘆魚湯(蘇葉、前胡、白僵蠶各5~9g,蘆根、魚腥草各9~10g,桔梗3~6g)辨證加減,治療小兒咳嗽。(《實用中醫(yī)藥雜志》1991,3:18)
2、以黃連4g,蘇葉4g,吳茱萸3g,肉豆蔻5g,百合15g,烏藥10g,柴胡10g,川楝子10g,太子參10g,甘草3g,組成連蘇暢中飲,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,療效明顯。(《湖南中醫(yī)學院學報》199,9,1:37)
3、以黃連蘇葉湯(蘇葉30g,黃連5~6g,半夏12g,丹參15g,玉米須30g)為基礎方,隨證加減,治療慢性腎衰25例,獲得較好療效。(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94,12:733)
【食療食譜】
1、紫蘇粥
[材料]粳米100克,紫蘇葉15克,紅糖少許。
[做法]以粳米煮稀粥,粥成入紫蘇葉稍煮,加入紅糖攪勻即成。
[養(yǎng)生指南]紫蘇葉具有開宣肺氣、發(fā)表散寒、行氣寬中的功效,與健脾胃的粳米相配成粥。適用于感冒風寒、咳嗽、胸悶不舒等病癥。紫蘇粥是很好的健胃解暑食品。
2、紫蘇飲
[材料]紫蘇鮮葉3~5片、白糖少許。
[做法]將紫蘇葉洗凈瀝水,放入杯內(nèi)用開水沖泡,放入白糖成清涼飲料。
[養(yǎng)生指南]此飲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。健康人在炎熱天氣飲用,可增強食欲,助消化,防暑降溫,還可預防感冒,胸腹脹滿等病癥。
3、蘇子湯團[材料]紫蘇子300克,糯米粉1000克,白糖、豬油。
[做法]
(1)將紫蘇子淘洗干凈,瀝干水,放入鍋內(nèi)炒熟,出鍋晾涼研碎,放入豬油、白糖拌勻成餡。
(2)將糯米粉用沸水和勻,做成一個個粉團,包入餡即成生湯團,入沸水鍋煮熟,出鍋即成。
[養(yǎng)生指南]此湯團由紫蘇子與健脾胃的糯米組成,具有寬中開胃、理氣利肺的功效。適用于咳喘痰多、胸隔滿悶、食欲不佳、消化不良、便秘等病癥。脾胃虛弱泄瀉者忌食用。
【附藥】紫蘇梗
為紫蘇的莖。性味辛,甘,微溫。歸肺、脾、胃經(jīng)。功能寬胸利膈,順氣安胎。適用于胸腹氣滯、痞悶作脹及胎動不安、胸脅脹痛等癥。
紫蘇圖片
紫蘇
紫蘇
紫蘇
紫蘇
紫蘇粥
紫蘇粥
紫蘇葉藥茶
紫蘇葉藥茶
手機藥源網(wǎng) | 醫(yī)藥網(wǎng)址 | 醫(yī)藥招商 | 網(wǎng)上藥店 | 醫(yī)藥展會 | 醫(yī)保目錄 | 藥品說明書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藥源網(wǎng) All Rights Reserved. 2006-2016